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5月19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发表题为《基层“挂牌风”“发帽风”要不得》的评论。
矛盾调解员、基层网格员、法制宣传员、信息排查员、治安巡查员、防火护林员、禁烧协理员……记者调研发现,继“一个村委百块牌,仨俩干部撑场面”的“挂牌风”之后,一些地方又兴起了“乡村涌进各大员,人少帽多分不完”的“发帽风”。
一段时间以来,不少部门打着“服务向基层延伸”“打通最后一公里”等旗号,向乡村延伸部门触角,其普遍做法是通过“挂牌”设立“某某工作站”“某某调解室”“某某理事会”,仿佛挂了牌子,有了阵地,就有了服务。
实际上,挂牌数量多、种类杂,却虚名多、实效差,墙上形式主义曾让基层难以喘息,以至某地针对村(社区)的“挂牌风”进行集中整治时,清理标牌190余万块。
不曾想,各地花费大力气整治“挂牌风”之后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,一股“发帽风”又悄然兴起。从起初设立承担综合职能的基层网格员,泛滥到各个部门都要在乡村设岗定员,而部分地方财政紧张、资源有限,只能在每个村(社区)干部头上戴一摞“帽子”。
人手少、帽子多,责任大、落实难,一些村干部白天是法制宣传员,晚上是治安巡查员,农闲时是防火护林员,农忙时又成禁烧协理员。帽子满天乱飞,干部分身乏术,岗位形同虚设,基层苦不堪言。哪个部门下来检查,村干部就摇身一变成为哪个部门的“跑腿员”。在某些地方领导眼中,“帽子”发下去,名单报上来,就成了共建共享、精细治理、延伸服务。若再开发个网络平台,就成了云上服务、智慧管理、精准治理。
效果究竟如何?不少村干部说,“帽多压身”、分身乏术,导致形式主义的虚活不能不干,群众实事无暇顾及。
基层干部期盼少发帽子,少堆责任,多帮解套子,多帮破难题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,须在“减负、免责、强权、赋能”上做文章,把有限的资源花在“刀刃”上,要真抓实干、画龙点睛,切忌虚头巴脑、画蛇添足。